
廢水廢氣噪聲治理 我國未來生態環境質量未來走向
生態環境治理迎來“重拳”出擊,包括:廢水廢氣噪聲治理,那么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未來走向如何?
據浙江一清環保分析, 2018年無論是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》修改通過,還是明確“打贏藍天保衛戰,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、渤海綜合治理、長江保護修復、水源地保護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”七大攻堅戰,都表明在實現美麗中國目標時間表的“追趕”下,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大。
“盡管已有研究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拐點進行了研判,但往往以某一領域幾個常規指標作為衡量‘拐點’的依據,忽略了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綜合性、復雜性和嚴峻性,得出的結論往往偏于樂觀?!闭撐牡谝蛔髡?、中科院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黃寶榮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。
在黃寶榮看來,由于不同環境介質、不同生態系統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不一,面臨的問題和治理難度差異大,這使得實現生態質量拐點的時間也存在較大差異。
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遙感調查評估顯示,2000—2010年全國陸域生態質量總體好轉,服務功能明顯提升,陸域陸地生態質量也將率先跨越質量拐點;濕地和近海生態系統受到更多的人類活動影響,受破壞后也需要經歷更長的恢復周期,實現拐點的時間將更晚。環境方面,大氣環境將率先跨越質量拐點;但是受水環境恢復周期長和眾多新型污染物的影響,各類陸域和近海水環境實現質量拐點的時間將更晚;土壤污染治理難度更大,這將成為2035年我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性轉變、基本建成“美麗中國”的一大挑戰。
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俞海說:“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,這給綜合判斷和預測帶來了不確定性。生態環境質量拐點與污染物排放的拐點是不一樣的。污染物排放峰值下降,并不意味著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。生態環境質量拐點應該是在某一個時段開始趨于改善,所有的生態環境要素和區域都應當達到2035年實現根本好轉的目標要求?!?/span>
近幾年來,我國在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。未來5~10 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,也是資源環境和生態約束加劇的矛盾凸顯期。
黃寶榮說:“總體而言,未來一段時間內,我國將處于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惡化相持階段,呈現總體趨于改善、局部趨于惡化,某些領域趨于改善、某些領域趨于惡化,常規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指標逐步改善、新型非常規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指標仍趨于惡化的特征?!?/span>
電話:400-9008-571
傳真:0571-86925750
郵箱:hzyeking@163.com
郵編:310018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6號大街452號高科技企業孵化器2幢A座23F